當代社會學理論

2012041521:12
正如我們在已經看到的,涂爾幹、馬克思和韋伯在研究社會世界時採用了非常不同的方法。例如:涂爾幹和馬克思都強調外在於個體的力量,但是韋伯看重的是個體的思想價值觀所反映出來的行動。此三大家在研究方法上差異始終存在於整個社會學的歷史之中。在進行研究時,社會學家也常常從不同的理論觀點展開分析。更近期的三個最主要的理論視角為:功能主義、衝突理論和符號互動論。分別與涂爾幹、馬克思和韋伯有直接的關係。
 
有些社會學者認為,每一種社會機制皆是為了穩定社會的功能。而有些社會學家認為,社會是由各種為了獲取珍貴資源的相互鬥爭的團體所組成的。然而,有一些社會學家認為,社會是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所組成的。這三種觀點分別是功能論、衝突論以及互動論。這三種觀點最常為社會學家所引用。透過下表,我們可以更容易的了解這些學科的差異性。



  功能論 衝突論 互動論
對社會的看法 穩定、完整的 各群體間的緊張與鬥爭 日常生活的社會互動
分析的層次 鉅觀 鉅觀 藉由微觀分析來了解整體的現象
關鍵概念 顯性功能、隱性功能、反功能 不平等、資本主義、階層化 符號、非語言溝通、面對面互動
對個人的看法 個人透過社會化的過程後展現某種社會功能 個人是被權力、強制以及威權所支配 個人可以在互動的過程中操縱符號來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
對社會制度的看法 維持社會秩序 達到社會控制 透過日常生活行為所共享的認知來維持
例子 刑罰維持了社會秩序 法律強化了既得利益者的地位 個人依照過去的經驗來決定是否遵守法律
擁護者 涂爾幹、默頓 馬克思 米德


以下分別論述各家觀點的差異性:

1.功能論(functionalist perspective):
把社會設想成一個生命的有機體,而這個有體機的每個部門,都是為了維護這個有機體的生存而存在。社會的每個部門都是為了保持社會的穩定而建構。假如一個部門或是制度沒有特別的功能,無法對於社會的穩定與存在作出貢獻,那它很快的就會被淘汰。例如像是有些讀者的阿公阿嬤畢生都不吃牛肉,原因是因為在過去農耕社會,牛不僅可以犁田也可以施肥,甚至可以當作交通工具(牛車)。牛隻在整個家庭生產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故社會便發展出不吃牛肉的忌禁。因為如果牛肉是被允許吃的肉品。那麼餓壞了的家庭也許會為了一時的飢餓而屠殺牛隻,即刻地將重要生產工具用盡,再也無法從牛隻耕作方面得到收入。現在台灣主要以工商業為主,即便是農業也早已採用各種機器來取代牛力,故吃牛的禁忌便也逐漸消失了。 










由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知道每一種社會機制皆有其維護社會運作的功能。社會學家墨頓(Morton) 將社會的功能分為顯性與隱性功能二種。顯性功能(manifest functions)指的是一種社會機制公開陳述且刻意的功能。像是大學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學術追求與知識的傳遞,相反的,隱性功能(latent functions)指的是不自覺且非刻意的功能。例如像是大學也同時具有認識未來伴侶場所的功能。
 
這幾年來,因為功能論的侷限性已經顯而易見。一個常見的批評是功能主義過份強調了有助於社會整合的因素,忽視了導致社會分裂和矛盾的因素。對於穩固和秩序的強調,意味著社會基於階級、種族和性別等因素的分裂或不平等都要被最小化了。



2.衝突論(conflict perspective):
相對於功能主義者強調穩定與共識,主張衝突論的社會學家則認為世界處於持續不斷的鬥爭。衝突論觀點(conflict perspective)認為,社會行為必須用競爭團體間衝突與緊張的角色來分析。衝突理論家考察社會強勢與弱勢群體之間的緊張狀態,並試圖理解統治關係是如何得以建立和維持的。因此,當社會學家在研究某個文化、組織或社會團體的時候,他們會想要了解誰是獲利者、誰是受者,以及誰藉由剝奪別人的利益來掌握主導權。衝突論者比功能主義者更極端且更激進。



對衝突論者來說,你總是一唉一挨的爬上這梯,然後再重重的被一腳踢下。




3.互動論(interactionist perspective):
不同於功能主義者與衝突理論家分析的是規模的社會行為模式,互動論的觀點主要是將日常生活中的社會互動概念化以獲取對社會整體的了解。互動主義者認為,符號是人類溝通最重要的一部份。一個社會中的所有成員共享符號與象徵的意涵。如果說功能論和衝突論提出了社會總體運轉的模式,社會行動論則集中分析了個體是如何久動或調整自我以適應彼此和社會的。

人們經常把韋伯看作是最早倡導社會行動論的人。雖然韋伯承認諸如階級、黨派、地位群體等社會結構的存在。但是他認為這些結構是個體社會行動的產物。符號互動論在這樣深受其影響。其中的代表人物為美國的哲學家,米德(Mead)。符號互動論起源於對語言和意義的關注。米德宣稱語言使我們成為具有自我意識的人,意識到我們自己的個體性,讓我們能夠像像別人觀察我們那樣從外部認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元素是符號。即用來代表另外一種東西的某種東西,例如:勺子這個詞就是用來描述我們用來喝湯的器具的符號。非語言手勢或者交流方式也是符號。向某人揮手或舉止粗暴都具有符號價值。米德認為人類生活在一個充滿符號的世界中,
因此人類個體之間所有的交往在本質上都是符號的交換。

像是各位應該能夠輕易的區分出下列二種手勢的不同:





相信大家應該感受到中指寶寶的憤怒!

那你們也感受到海棉寶寶開心了嗎?








透過這些不同的手勢,我們進一步了解他人行動的意義。

除了手勢是一種符號之外,物質符號也具有不同的意義。

像是對於同一個人,當她手上拿的包包不同時,我們對此人的評價以及行動的預測也會有所不同。




這是楊承琳拿著LV包在街上被偷拍的照片






下面這張是她拿愛迪達包照片



實際生活中的楊承琳比較喜歡LV還是Addias?

LV和Addias這二個符號分別代表了什麼樣的意義呢? 為什麼我們會對這二個不同的符號有著不同的評價?



 符號互動論強調注意人際交往的細節,集中研究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面對面式的互動,這類的互動在創造社會及其制度方面所起的作用。但是因為符號互動論者忽視了社會中的權力和結構以及它們是如何限制個體行動等更重的問題而一直受到批評。

4.皮耶.布迪厄(Bourdieu):


若是提到資本這二個字時,不知道各位會想到什麼呢?

對馬克思來說,資本指的生財器具。但是對法國社會學布迪厄(Bourdieu)來說,資本具有許多的形式。布迪厄(Bourdieu)書寫過許多形式的資本,並且提到資本是如何維持個人和家庭從一個世代到下一個世代。

對布迪厄而言,資本不僅包含有形的財貨。也包含文化資本及社會資本。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意指非經濟財貨,而是指家庭背景和教育,這些會反映在語言與藝術的知識上。文化資本指的的是社會菁英評價的教育方式,然而卻不盡然是書本知識。舉例來說,雖然中式烹調的知識是一種文化,但社會菁英卻不會將之評價為有名望的文化。



例如像是大家應該不會把阿基師跟孫芸芸劃上等號。






阿基師是個燒菜很厲害而且因此而享有高薪的一個大廚。







孫芸芸貴為全台最有名的名緩。她之所以為孫芸芸並不單單只是因為她漂亮,而是她舉手投足都貴氣非凡,所有的談吐舉止都充滿了貴婦的氣息。她4歲開始穿香奈兒,學習搭配衣服。12歲就開始學習品酒。她爸爸是太電的老闆。她從小就讀貴族學校,美國南加大畢業。先生是微風集團的老闆。



你覺的阿基師比較厲害,還是孫芸芸比較厲害?


這二個人的差異之所以那麼大,除了經濟資本上的差異之外,還有更多的文化資本上的差異。



Bourdieu提到的另一種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所指的是社會網絡的集體利益,像是家庭關係與友誼網絡,這些社會關係對人們是否能能向上流動有著重要的影響性。例如像是有一種說法是,在台大,最重的不是讀書,而是交朋友。認識的朋友越多越廣。這些未來的社會菁英對你的幫助就越大。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認識的權貴越多,那麼階級向上流動的機會也越大。